先锋天堂AV在线网_午夜片无码区在线观视频_一级黄片中文字幕无码专区_亚州一级AV免费观看

位置:首頁 > 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相關案例
發(fā)表時間:2023-04-16     閱讀次數(shù):     字體:【

故意殺人罪

案例號

名稱



指導案例12號李飛故意殺人案(因民間矛盾引發(fā)案件的限制減刑)
指導案例4號王志才故意殺人案(因戀愛、婚姻矛盾激化引發(fā)案件的限制減刑)
檢例第18號郭明先參加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量刑畸輕的刑事抗訴)
公報2007年07期福州市人民檢察院訴彭崧故意殺人案
公報2005年06期邢臺市人民檢察院訴路國平故意殺人案
公報2003年03期鄭州市人民檢察院訴黃新故意殺人案
公報1996年03期商偉君、孫建忠、孫龍彪、高連明故意殺人、搶劫、強奸案
公報1996年02期湯少庠故意殺人、放火案
公報1985年01期蘇鋒故意殺人案
公報1985年01期樊明、劉希龍故意殺人、強奸案
司法202232042交通肇事轉(zhuǎn)化型故意殺人犯罪行為模式辨析
司法202114024故意殺人案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
司法202111022雇兇殺人案中主犯的認定及死刑適用
司法202002034“四無”案件犯罪事實的認定
司法201917025協(xié)助近親屬自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司法201914020共同犯罪情形下轉(zhuǎn)化型殺人罪的認定
司法201711052不純正不作為故意殺人犯罪的認定
司法201702025拒不配合檢查并肇事致交警死亡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司法201614027強推被害人落水溺亡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司法201324070對被害人介入行為與因果關系的實證考察
司法201318066精神暴力的認定及對量刑的影響
司法201304018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構(gòu)成(間接)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
司法201022047故意殺人罪中情節(jié)較輕的認定
司法200924068對放棄重復侵害行為應如何認定犯罪停止形態(tài)
司法200914004婚姻家庭糾紛引發(fā)的故意殺人犯罪的死刑適用
司法200806057受虐婦女殺夫案量刑中的權(quán)衡
司法200720012如何確定雇兇者與被雇傭者的罪責


【第1484號】許鐵賢故意殺人案——先行行為導致他人生命危險,阻止救助,其行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第1455號】趙迎鋒故意殺人案——如何準確把握自首制度適用中“送親投案”和“現(xiàn)場等待”等問題
【第1454號】葉得利、孫鵬輝故意殺人、孫鵬輝窩藏案——網(wǎng)絡雇兇殺人案件中罪責最為嚴重主犯的認定及死刑適用
【第1390號】劉德銘故意殺人案——客觀證據(jù)缺失的案件如何認定犯罪事實
【第1368號】余正希故意傷害案——被害人過錯的認定標準
【第1367號】朱曉東故意殺人案——對有證據(jù)指向是預謀殺人但被告人否認的,如何審查判斷證據(jù)
【第1366號】李二勝故意殺人案——死刑案件被告人翻供且缺乏客觀證據(jù)的審查判斷
【第1338號】王秀敏故意殺人案——共同犯罪人先后歸案后被分案起訴,法院能否并案審理
【第1301號】蔣偉偉搶劫案——如何認定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的行為
【第1300號】沈超故意殺人、搶劫案——前罪符合犯罪記錄封存條件,在假釋考驗期限內(nèi)犯新罪應如何處理
【第1286號】連恩青故意殺人案——如何結(jié)合臨床診斷證明和司法精神病鑒定意見準確認定被告人作案時的刑事責任能力
【第1285號】陳君宏故意殺人案——船舶碰撞發(fā)生船只傾覆、船員落水的后果,肇事責任人能夠救助而不救助,逃離現(xiàn)場致使落水船員死亡行為的認定
【第1272號】康文良故意殺人案——如何審查判斷DNA鑒定意見的關聯(lián)性及被告人的翻供
【第1259號】張杰、曲建宇等故意殺人案——雖然現(xiàn)場指認同案犯,但對抓捕未起到實際作用的,不構(gòu)成立功
【第1258號】張潔清故意殺人案——故意殺人犯罪事實清楚,但不能排除其行為具有防衛(wèi)性質(zhì)的,能否適用死刑
【第1257號】崔小虎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始終供述伙同他人作案,且在案證據(jù)不排除他人參與共同犯罪的,能否對其適用死刑
【第1256號】白云江、譚蓓蓓故意殺人、搶劫、強奸案——共同故意殺人犯罪中各被告人地位、作用的區(qū)分
【第1255號】金建偉故意殺人、搶奪、非法侵入住宅案——從案發(fā)現(xiàn)場檢出了第三人的DNA,如何排除其他人參與作案的可能
【第1254號】陳錦國故意殺人案——對暴力抗拒行政執(zhí)法致死案件,如何判定被害人是否有過錯
【第1245號】盧榮新故意殺人、強奸案――在刑事二審程序中如何審查和認定證據(jù)
【第1244號】許濤故意殺人案——自動投案后將性質(zhì)惡劣的故意殺人行為編造為相約自殺,能否成立自首
【第1243號】張志明故意殺人案——概括故意下實施的連續(xù)行為可認定為一罪
【第1242號】陳萬壽故意殺人案——吸食毒品致精神障礙后故意殺人案件的處理原則
【第1241號】張保林故意殺人案——民間矛盾引發(fā)的死刑案件中,如何做好民事調(diào)解工作化解矛盾
【第1240號】張士祿故意殺人案——對于依法可以不核準死刑但被害方強烈要求核準死刑的案件如何裁判
【第1239號】被告人胡方權(quán)故意殺人、非法拘禁案——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犯罪,應慎重把握被告人親屬代為賠償情節(jié)對被告人量刑的影響
【第1236號】金復生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殺人案——不同犯意支配下實施的連續(xù)行為定性及現(xiàn)場待捕型自首的認定
【第1224號】郭光偉、李濤搶劫案——共同致一人死亡的案件中,如何認定罪責最嚴重的主犯
【第1221號】阿卜杜蘇布爾·圖爾迪巴柯等故意殺人、搶劫、故意傷害、故意毀壞財物案——辦理嚴重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證據(jù)標準
【第1220號】依斯坎達爾·艾海提等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故意殺人案——如何把握恐怖活動組織成員的罪責認定及暴恐犯罪的死刑適用
【第1223號】王憲梓故意殺人案——親屬主動報案并帶領民警抓獲被告人的如何量刑
【第1222號】秦電志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放火、搶劫、盜竊案——行為人短時間內(nèi)實施一系列具有關聯(lián)性犯罪行為的如何認定
【第1212號】孟慶寶故意殺人案——作案后逃往他處自殺被救起后主動交代罪行的,能否成立自首
【第1169號】趙雙江故意殺人、趙文齊交通肇事案——車輛所有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隱藏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如何定性
【第1164號】鄭建昌故意殺人案——被告方提出排除非法證據(jù)申請,但未依照法律規(guī)定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法庭應當如何處理
【第1124號】吳某某、鄭某某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因本人及家人長期遭受被害人家庭暴力而不堪忍受,在被害人再次實施家庭暴力時殺害被害人,能否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情節(jié)較輕的情形
【第1058號】任海玲故意殺人案——如何把握“疑罪”的認定標準
【第1045號】張靜故意殺人案——玩”危險游戲”致人死亡案件中行為人主觀心態(tài)的認定
【第1044號】黃光故意殺人、詐騙案——打電話報警但未承認自己實施犯罪行為的是否認定為自首以及如何審查判斷經(jīng)鑒定屬于被害人真實簽名的保證書等書證的真實性
【第1005號】孫連義故意殺人案——如何把握投毒案件中的證據(jù)確實、充分標準以及投毒后造成目標之外他人死亡發(fā)生的,如何定性
【第992號】黃志堅故意殺人案——逆向情節(jié)并存時如何把握量刑的一般原則以及因民間糾紛激化行兇殺人,既具有殺死糾紛一方成年人,殺死、殺傷無辜兒童等從重處罰情節(jié),又具有自首等從輕處罰情節(jié)的,如何準確把握量刑尺度
【第991號】萬道龍等故意殺人案——拒不履行扶養(yǎng)義務,將出生不久的女嬰遺棄在獲救希望渺茫的深山野林的,如何定性
【第990號】樂燕故意殺人案——具有撫養(yǎng)義務的人,因防止嬰幼兒外出將嬰幼兒留置在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房間,為了滿足其他欲求而放任嬰幼兒死亡危險的,如何定罪處罰
【第962號】郭春故意殺人案——如何認定故意殺人未遂情形下行為人的主觀心態(tài)
【第941號】馮維達、周峰故意殺人案——行為人對其主觀心態(tài)的辯解是否影響自首的成立
【第927號】胡某故意殺人、強奸案——除供述外沒有指向明確的證據(jù),且供述不穩(wěn)定、與其他證據(jù)相矛盾的案件,不能作出有罪判決
【第926號】喻春等故意殺人案——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何認定“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
【第925號】杜成軍故意殺人案——在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中,對具有輕度精神障礙,認識和控制能力所受影響不大的被告人,是否可以不從輕處罰
【第924號】邢某、吳某故意殺人案——故意殺人案件中非法證據(jù)的審查判斷及處理
【第923號】李中海故意殺人案——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間接故意殺人犯罪
【第921號】曲振武、胡英輝故意殺人案——雇兇者沒有直接實施殺人行為,并翻供否認犯罪的,如何認定雇兇殺人犯罪事實
【第912號】張文明故意殺人案——如何運用間接證據(jù)認定交通肇事者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遺棄并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事實以及如何結(jié)合在案證據(jù)審查被告人提出的新辯解是否成立
【第908號】陸華故意殺人案——在醉酒駕駛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
【第878號】黃某故意殺人案——在故意殺人案件中如何認定證據(jù)是否達到“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以及對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依法作出無罪判決對刑事審判工作具有哪些示范意義
【第877號】杜某故意殺人案——如何把握“綜合全案證據(jù),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834號】韋風強奸、故意殺人案——被害人因躲避強奸在逃離過程中失足落水,行為人未實施救助,導致被害人溺水死亡的事實是認定為強奸罪的加重情節(jié)還是單獨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第830號】胡金亭故意殺人案——如何理解刑法第四十九條“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第810號】鄧明建故意殺人案——對直系親屬間幫助自殺的行為如何定性處罰
【第789號】屠桂軍等故意殺人案——對共同犯罪中“零口供”的被告人如何認定其犯罪事實
【第762號】蘇光虎故意殺人案——對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證據(jù)確實、充分”的定案標準
【第761號】張某故意殺人案——如何在近親屬之間的殺人犯罪案件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體現(xiàn)罪責刑相適應
【第746號】劉祖枝故意殺人案——提供農(nóng)藥由丈夫自行服下后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導致丈夫中毒身亡的,如何定罪處罰
【第738號】晏朋榮故意殺人、搶劫案——關鍵證據(jù)存在疑點,無法排除合理懷疑的案件,應當宣告無罪
【第737號】李飛故意殺人案——對民間矛盾激化引發(fā)的故意殺人案件如何適用死緩限制減刑
【第729號】徐科故意殺人、強奸案——如何審查判斷被告人的翻供和辯解及如何結(jié)合被告人的庭前認罪供述認定案件事實
【第728號】呂錦城、黃高生故意殺人、拐賣兒童案——拐賣兒童過程中殺害被拐賣兒童親屬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657號】覃玉順強奸、故意殺人案——對罪行極其嚴重的故意殺人未遂犯,能否適用死刑立即執(zhí)行
【第655號】朱某故意殺人、盜竊案——如何把握死刑案件的證明標準
【第654號】陳乃東故意殺人案——對“零口供”案件如何運用間接證據(jù)定案
【第647號】姚國英故意殺人案——因長期遭受虐待和家庭暴力而殺夫能否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中的“情節(jié)較輕”?對此類故意殺人犯能否適用緩刑
【第634號】龍世成、吳正躍故意殺人、搶劫案——共同搶劫殺人致一人死亡案件,如何準確區(qū)分主犯之間的罪責
【第633號】焦祥根、焦祥林故意殺人案——以欺騙手段誘使他人產(chǎn)生犯意,并創(chuàng)造犯罪條件的,構(gòu)成共同犯罪
【第611號】李官容搶劫、故意殺人案——對既具有自動性又具有被迫性的放棄重復侵害行為,能否認定犯罪中止
【第610號】侯衛(wèi)春故意殺人案——在故意殺人犯罪中醉酒狀態(tài)能否作為酌定從輕處罰情節(jié)
【第599號】楊淑敏故意殺人案——在被告人翻供的情況下如何根據(jù)供證關系定案
【第598號】張東生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具備自首要件,其親屬不配合抓捕的不影響自首的成立
【第579號】吳金義故意殺人案——物證提取不全或來源不清案件的證據(jù)審查
【第566號】卜玉華、郭臣故意殺人、搶劫案——共同搶劫中故意殺人案件的認定和處理
【第556號】劉寶利故意殺人案——如何認定被害人過錯
【第555號】胡忠、胡學飛、童峰峰故意殺人案——如何確定雇兇者與受雇者的罪責
【第554號】房國忠故意殺人案——醉酒狀態(tài)下實施犯罪,量刑時可否酌情考慮導致行為人醉酒的原因
【第523號】陳金權(quán)故意殺人案——故意殺人案件能否由人民法院作為自訴案件直接受理
【第522號】翁見武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報警后又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的,是否構(gòu)成自首
【第521號】王乾坤故意殺人案——聚眾斗毆既致人死亡又致人輕傷的,如何定罪處罰
【第512號】楊飛故意殺人案——對于被告人拒不認罪且無目擊證人的案件,如何運用間接證據(jù)定案
【第511號】張俊杰故意殺人案——同事間糾紛引發(fā)的殺人案件應慎用死刑
【第506號】趙東波、趙軍故意殺人、搶劫案——預謀并實施搶劫及殺人滅口行為的應如何定性
【第490號】肖明明故意殺人案——在盜竊過程中為滅口殺害被害人的應如何定性
【第475號】顏克于等故意殺人案——“見死不救”能否構(gòu)成犯罪
【第474號】吳江故意殺人案–如何處理因戀愛矛盾激化引發(fā)的故意殺人犯罪
【第458號】呂升藝故意殺人案——最高法院復核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量刑適當,但定罪不準的,可以直接改判罪名并核準死刑
【第449號】余華平、余后成被控故意殺人案——如何把握故意殺人案件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
【第439號】韓正連故意殺人案——如何認定交通肇事轉(zhuǎn)化為故意殺人的主觀故意
【第431號】彭崧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吸食毒品后影響其控制、辨別能力而實施犯罪行為的,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第408號】陳衛(wèi)國、余建華故意殺人案——對明顯超出共同犯罪故意內(nèi)容的過限行為應如何確定罪責
【第393號】閆新華故意殺人、盜竊案——對既具有法定從輕又具有法定從重處罰情節(jié)的被告人應當慎用死刑立即執(zhí)行
【第388號】于愛銀、戴永陽故意殺人案——受殺人犯指使將小孩帶離現(xiàn)場能否構(gòu)成共犯
【第380號】王建輝、王小強等故意殺人、搶劫案——對共同故意殺人致人死亡的多名主犯如何區(qū)別量刑
【第363號】周文友故意殺人案——如何理解正當防衛(wèi)中“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
【第362號】賈淑芳故意殺人案——在被害方有明顯過錯的殺人案件中對被告人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第344號】官其明故意殺人案——如何判定行為人的犯罪故意
【第343號】王某故意殺人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中的“證據(jù)不足”應當如何理解
【第341號】李洪前故意殺人案——人民法院判處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賠償,應當實行全額賠償?shù)脑瓌t
【第259號】陳宗發(fā)故意殺人、敲詐勒索案——將被害人殺死后,以被害人被綁架為名,向被害人親屬勒索錢款的行為構(gòu)成敲詐勒索罪
【第254號】冉國成、冉儒超、冉鴻雁故意殺人、包庇案——如何理解和認定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
【第240號】張怡懿、楊珺故意殺人案——公安機關待犯罪嫌疑人分娩后再采取強制措施的,能否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
【第222號】李林故意殺人案——二審法院能否采納出庭支持抗訴的檢察人員超出抗訴書范圍提出的抗訴意見
【第198號】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殺人、保險詐騙案——為騙取保險金而搶劫、殺人的應如何定罪
【第171號】李春林故意殺人案——為逃避債務故意殺人后又拿走被害人財物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153號】計永欣故意殺人案——故意殺人后又取走被害人財物的如何定性
【第152號】阿古敦故意殺人案——對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應如何處罰
【第132號】曹成金故意殺人案——間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態(tài)
【第105號】梁小紅故意殺人案——對故意殺人后為掩蓋罪行而寫信勒索錢財并恐嚇他人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第104號】王彬故意殺人案——對在盜取自己被公安機關依法查扣的機動車輛的過程中致人傷亡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第101號】方金青惠投毒案——針對特定的被害人投放毒物致死致傷多人的行為應如何定性及對犯罪的外國人能否附加剝奪政治權(quán)利
【第080號】王洪斌故意殺人案——到公安機關報假案與自動投案的區(qū)別應如何把握
【第058號】閻留普、黃芬故意殺人案——被告人同時具備多種法定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jié)和其他酌定情節(jié)的如何具體量刑
【第050號】楊政鋒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殺人案——駕車故意擠占車道致使追趕車輛車毀人亡的行為如何定性
【第049號】李典故意殺人案——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殺人如何處罰
【第043號】劉加奎故意殺人案——因民間矛盾激化引發(fā)且被害人有一定過錯的案件如何適用死刑
【第042號】張杰故意殺人案——被告人投案后未如實供述罪行但有搶救被害人情節(jié)的應如何處理
【第040號】葉永朝故意殺人案——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正當防衛(wèi)權(quán)應如何理解與適用
【第036號】羅登祥搶劫、故意殺人、脫逃(未遂)案——對在搶劫過程中殺人(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定罪處刑
【第035號】宋有福、許朝相故意殺人案——農(nóng)村鄰里糾紛引發(fā)的故意不明確的侵犯人身權(quán)利案件如何定性
【第019號】王勇故意殺人案——被害人有嚴重過錯的殺人案件應如何處理
【第009號】王征宇故意殺人案——駕車致人死亡的行為如何定罪


法報2021110407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傷害的區(qū)分——徐州中院裁定被告人周某故意殺人案
法報2021032507公共場所殺害無辜群眾致一人死亡的刑罰裁量——天津高院裁定被告人劉某某故意殺人上訴案
法報2017122806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行為的定性——江西高院裁定李某等人故意傷害案
法報2017060806上訴人翻供案件的事實認定——天津高院裁定被告人張英杰故意殺人案
法報2016010706家暴受害者為反抗而殺人量刑時可酌情考量——浙江溫州中院判決姚榮香故意殺人案
法報2010062408因激憤行兇可按實際造成的結(jié)果定罪處罰——天津二中院裁定楊健故意殺人案


蘇法201405唐志祥交通肇事撞人后仍然拖行致被害人死亡構(gòu)成故意殺人案
蘇法201231常高起吸食毒品致幻后故意殺人案
蘇法201132鄧春香故意殺人案
蘇檢20180402李明清故意殺人案(間接證據(jù)人審查和認定)
蘇檢20180401李波故意殺人案(境外證據(jù)的證據(jù)能力和證明力)
蘇檢20170201杜某故意殺人案(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區(qū)別)

分享到:

免責聲明:本網(wǎng)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立即聯(lián)系網(wǎng)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上一篇:故意殺人罪相關觀點
下一篇:故意殺人罪相關解釋
Copyright  ©  2022-   北京京本律師事務所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02883號-1 技術(shù)支持:騰云建站僅向商家提供技術(shù) 網(wǎng)站地圖  北京市朝陽區(qū)十里堡北里1號恒泰大廈B座7009室  186000788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