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人)陳瑞洪,女,1974年生,原系上海建茂律師事務所律師,于2019年3月28日被抓獲,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5日被逮捕。上訴人(原審被告人)王海明,男,1948年生,原東方醫(yī)院司法鑒定所(朱涇受理點)臨床法醫(yī),于2019年3月28日被抓獲,次日被取保候審;2020年9月29日被批準逮捕。原審被告人李鳴華,男,1975年生,上海筆勝法律咨詢有限公司實際經(jīng)營者,于2019年3月28日被抓獲,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5日被逮捕。原審被告人江雪峰(自報),女,1969年生,上海筆勝法律咨詢有限公司員工,于2019年3月28日被抓獲,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5日被逮捕。原審被告人許蓮,女,1975年生,上海筆勝法律咨詢有限公司員工,于2019年3月28日被抓獲,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5日被逮捕。2016年起,被告人李鳴華自行或安排被告人江雪峰、許蓮等人找到交通事故傷者金巧根、吳**云等人,向傷者宣稱能夠通過操作做出傷殘等級更高的鑒定結論,使傷者拿到更多保險公司理賠款,誘使傷者與其簽訂委托協(xié)議,委托其代為處理交通事故理賠案件,李鳴華等人則按鑒定等級的不同來收取代理費用。后李鳴華安排傷者至東方醫(yī)院鑒定所進行鑒定,由被告人王海明及盛某作為鑒定人,違反鑒定規(guī)定為傷者出具虛高傷殘等級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再以傷者名義委托被告人陳瑞洪作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起民事訴訟,以此騙取保險理賠金。認定上述事實并經(jīng)一審庭審質證的證據(jù)有:證人周某、吳某、王某、倪某、孟某、傅某1、傅某2、繆某、包某、陳某、錢某等人的證言,同案犯盛某的供述,相關營業(yè)執(zhí)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授權委托書、情況說明及案件列表,相關司法鑒定許可證、事業(yè)單位法人證書、司法鑒定人執(zhí)業(yè)證、律師信息登記表,相關微信聊天記錄,證人錢某提供的聊天記錄截圖及照片,上海市保險同業(yè)公會出具的情況說明及附件證明,保險同業(yè)公會根據(jù)相關材料制作了《人傷賠款核損清單》,公安機關調取的涉案傷者出院小結、入院記錄、出院記錄、手術記錄、病程記錄以及其他就醫(yī)材料,相關名片、協(xié)議書,公安機關出具的搜查證、搜查筆錄、扣押清單、照片及手機取證分析報告,公安機關調取的部分被告人銀行賬戶交易明細,滬司會鑒字[2020]第87號司法會計鑒定意見書,被告人李鳴華、蔣某、許蓮、王海明、陳瑞洪的供述等。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李鳴華糾集被告人王海明、陳瑞洪、江雪峰、許蓮,為謀取非法利益,通過虛高傷殘等級的方式夸大交通事故損失程度,騙取保險理賠金,其中李鳴華、王海明、陳瑞洪犯罪數(shù)額特別巨大,江雪峰、許蓮犯罪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保險詐騙罪。李鳴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王海明、陳瑞洪、江雪峰、許蓮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江雪峰、許蓮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輕處罰;江雪峰、許蓮有退贓表現(xiàn),可酌情從輕處罰。綜上,對王海明、陳瑞洪、江雪峰、許蓮均減輕處罰,許蓮有悔罪表現(xiàn),可適用緩刑。根據(jù)刑法有關規(guī)定,判決:被告人李鳴華犯保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一萬元;被告人王海明犯保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五千元;被告人陳瑞洪犯保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被告人江雪峰犯保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五千元;被告人許蓮犯保險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五千元;追繳各被告人的違法所得連同退繳的贓款發(fā)還被害單位,不足部分責令繼續(xù)退賠。上訴人陳瑞洪上訴認為,其沒有實施保險詐騙犯罪,原判量刑過重。上訴人陳瑞洪的辯護人提出,陳瑞洪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shù)墓室猓愖鳛槁蓭煂铠Q華等人的犯罪情況是不明知的,不應以保險詐騙罪對其追究刑事責任。上訴人王海明上訴認為,其沒有虛高傷殘等級,鑒定中可能存在過錯,但并沒有實施保險詐騙行為。上訴人王海明的辯護人認為,專家咨詢意見書不能作為認定案件的依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王海明的行為構成保險詐騙罪;即使認定王海明構成犯罪,但根據(jù)其犯罪情節(jié)、作用,原判量刑過重。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出庭意見認為,原判認定上訴人陳瑞洪、王海明、原審被告人李鳴華、江雪峰、許蓮犯保險詐騙罪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定性準確,量刑適當,且審判程序合法,建議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證據(jù)與原審判決相同,應予確認。針對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二審法院評判如下:一、關于上訴人陳瑞洪、王海明的行為是否構成保險詐騙罪經(jīng)查,2017年開始李鳴華等中介人員就將所招攬的案件委托陳瑞洪代理進行訴訟,雙方長期合作,部分傷者的代理協(xié)議系在律師事務所協(xié)商并簽署、且在律師事務所進行傷情鑒定。根據(jù)同案犯盛某到案后的供述,陳瑞洪曾向其打招呼,要求“鑒定松一點”;陳瑞洪與李鳴華等人的微信聊天記錄也印證了陳瑞洪對李鳴華等人的鑒定存在虛高是明知的。陳瑞洪在明知李鳴華等人通過虛高傷殘鑒定騙取保險理賠款,仍積極配合進行訴訟,不屬于正常履行職務的行為,構成保險詐騙的共犯。另,根據(jù)本案的證據(jù)證明王海明與盛某二人多次參與李鳴華組織的聚餐并收取紅包,雙方關系密切,涉案的七名傷者及其他傷者的證言均證實,在被李鳴華等人告知通過李鳴華等人代理可做高傷殘等級,獲得更多理賠情況下,由王海明、盛某在李鳴華辦公室等處對涉案的傷者進行了鑒定。證人繆某的證言、同案犯盛某的供述與王海明的供述能相互印證,證實李鳴華在接受代理后通過繆某或直接向王海明、盛某打招呼,相關的鑒定意見存在虛高傷殘等級之情形。王海明在偵查階段也曾供述在案,并與盛某的供述相互印證。因此原判認定王海明行為構成保險詐騙罪并無不當。原審法院認為鑒定專家組是針對鑒定機關、鑒定人存在故意作虛假鑒定或重大過失導致錯誤鑒定難以評定的情形而組建,出具的專家咨詢意見書是對原先的鑒定意見進行評查,提供的系專家意見;而專家意見書是專家組對病史資料、醫(yī)學影像資料、傷者近期活動度照片等討論分析而作出的,無論是鑒定專家組的組建還是專家意見書的出具,均符合相關規(guī)定,并可以采納作為認定事實的參考依據(jù)。原審法院上述對專家咨詢意見書效力的認定并無不當,本院予以認同。上訴人陳瑞洪、王海明為謀取非法利益,通過虛高傷殘等級的方式夸大交通事故損失程度,騙取保險理賠金,犯罪數(shù)額特別巨大,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現(xiàn)原審法院根據(jù)陳瑞洪、王海明犯罪事實、情節(jié),考慮到二人在共同犯罪中系均從犯,對陳瑞洪、王海明已分別予以減輕處罰,原判對兩名上訴人的量刑均在法定的幅度內,并無不當。綜上,原審法院根據(jù)本案上訴人陳瑞洪、王海明、原審被告人李鳴華、江雪峰、許蓮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jié)、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等,所作判決正確、量刑適當,且審判程序合法。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二審檢察機關建議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出庭意見依法有據(jù),應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案號: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0)滬01刑終1528號刑事裁定書
內容來源:裁判文書網(wǎng)